在醫院內的污水廢水,我們可以分為醫療廢水和生活污水,但不管是污水還是廢水都是需要經過合理的處理方可排出。那么在處理醫療污水廢水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呢?本文我們就來和慕迪一起簡單的了解相關問題!主要可從五點來進行說明。
1.要做好對污水廢水處理設施的設計以及建設管理工作;
2.做好污水廢水處理主要技術流程;
3.對醫療廢水和生活污水選擇好相應的消毒處理方式,確保其消毒到位;
4.對于污水廢水的一些排放要求是一定要了解的,不然后面的工作也不好開展下去,也會造成因為處理不到位排放,造成不必要的后果,比如說:廢水中存在的大腸菌群數,這個應該要小于100個/L,符合這個標準后才可以將其排入到市政污水管網,這時就需要在出水口安裝大腸菌群在線分析儀來觀察其中的含量,如果有超標情況就不宜排放,直到處理到符合標準為止!
5.對于涉疫污水廢水的監測需求,這個可以分為自行監測和人工監測兩種情況來說:
01自行監測
根據生態和自然資源部和環境部的要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應急監測方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場所余氯監測指南、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參與疫情的單位組織實施了污水排放自動監測,加強了污水余氯指標頻率監測。原則上,指定醫療機構每24小時進行不少于4次自我監測,發燒門診和隔離觀察點每24小時進行不少于2次自我監測。同時,參與疫情的單位應嚴格要求遵守《醫療服務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對其他相關指標數據進行環境監測,如糞便大腸菌群監測次數不得少于每月一次、出口酸堿值每天監測不得少于兩次、化學需氧量和懸浮物每周監測一次、其他污染物每季度監測不得少于一次等。建立區域和城市,統一組織隔離觀測點剩余氯的第三方監測。加快指定醫療機構余氯在線監測設備安裝和省級生態云平臺網絡建設。
02人工監測
污染廢水的監測采用現場快速檢測或調查的方法,禁止帶回實驗室。采樣和監測工作應盡可能在當地衛生和疾病控制部門或醫院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